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 通讯员 林忆孜 靳颖):为响应教育部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近日,温州大学苏步青学院“心心相愈”实践队联合鹿城区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小鹿心屿),以“自我认知·学习提升·自我保护”为主线,面向社区儿童开展为期两周的心理健康赋能实践。15名跨心理学、教育学、文学专业的志愿者,把课堂搬到社区、把游戏带进心灵,用专业与温度写下校地协同育人的夏日篇章。
在开始实践之前,全体队员集结“小鹿心屿”鹿城区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完成系统心理辅导技能培训。随后拆分成五支三人小组,以“分点开花”模式走进大南、丽庆、双桥等十余个社区,围绕“思维的魔力”“五感探索”“自信心修复”“人际交往”“自我保护”五类核心主题展开送课。

课堂里,孩子提笔绘出“人际WiFi信号站”,在连线与信号强弱之间体会情感联结;一张被揉皱却无法复原的纸张,被用来直观呈现校园欺凌的持久伤害;“自信故事圈”中,童声接力讲述成长故事,自我认同的光芒悄然点亮。
实践中期,校党委副书记庄兴忠带队走进中心慰问,寄语队员“把实践足迹写在祖国大地上,把课堂搬到社区街巷里”,并提出课程优化建议。同期,校地合作协议正式签订,为项目持续落地写下注脚。实践队队员们还奔赴温州体育中心体育馆,作为温州市赛会青年志愿者骨干,全力投入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温州赛区预选赛开赛仪式暨揭幕战服务。安检引导、秩序维护、观众服务……他们在不同岗位上无缝衔接“心灵导师”与“赛会尖兵”的双重身份,展现温大学子的高效协作与责任担当。

回顾十四日征程,队员们穿梭于社区课堂与大型赛会,在服务社会、贴近现实中收获了能力的淬炼与心灵的成长。实践队不仅将专业的心理关怀播撒至社区儿童心田,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赋能,更在多元志愿服务中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队队员朱同学在回顾这段经历时表示,半个月的“心心相愈”暑期实践让他的小组合作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讲课前,他都会与同伴共同备课、梳理思路,反复打磨课程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过程中,他也注意到部分同学课堂参与度不高,这促使他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增强趣味性。鹿城区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在颁发荣誉证书时评价:实践队员态度认真、思维活跃、配合默契,所有任务均按时高质完成。


7月19日,温州大学苏步青学院“心心相愈”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鹿城区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圆满收官。两周里,15位队员以专业为笔、热忱为墨,把“心理赋能+社区服务”写进鹿城的夏日,用青春绘出一道亮丽风景。